聯系京審 |
業(yè)務咨詢:010-82672400 |
投訴建議:13701000699 |
E-mail: lzm@cpa800.com |
![]() |
審計重要性水平(2)
在計劃階段確定重要性水平時,執(zhí)業(yè)人員應先選擇一個,除當的基準,再選用適當的百分比乘以該基準,從而得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實務中,有許多匯總性財務數據可以用作確定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基準?!丢毩徲嬀唧w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12條規(guī)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選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斷基礎,采用固定比率,變動比率等確定會計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斷基礎通常包括凈利潤、總資產、凈資產和營業(yè)收入等。”并結合實務給出了一些相應百分比的參考數值(見表1)。《中國注冊會計師執(zhí)業(yè)準則指南》(2007年修訂)則又新增了兩個基準,即費用總額和毛利,同時對相關基準參考數據予以修訂,具體如下:

綜上準則變化和相關要求,新準則對重要性水平的確定依然僅提供了原則性的指導,為注冊會計師在實務中如何確定重要性水平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雖然重要性的數量門檻一直受到爭議,但注冊會計師必須將重要性標準進行量化并運用到審計實務中,因此,制定重要性量化標準對重要性的初步判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筆者多年在事務所實務工作經驗以及筆者對部分上市公司近年相關指標的統(tǒng)計分析,筆者認為以下基準及比例可在實務中予以參考(見表2):
注冊會計師在執(zhí)行具體審計業(yè)務時,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對上述百分比進行適當調整,一般被審計單位規(guī)模越大,這個百分比可能要求越小,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審計風險,因為同樣的百分比,被審計單位規(guī)模不同,相應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差異可能會很大。
此外,對于重要性水平計算基準的確定,實務中也可以同時區(qū)分以下情況予以考慮:
其一,根據公司性質考慮(見表3)。
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確定的基準應具有關聯性、穩(wěn)定性與預計性特征,由于總收入、總資產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稅前利潤(凈利潤)對上市公司來說具有關聯性,且基本能反映企業(yè)的盈虧狀況及經營規(guī)模,因此用這幾個指標計算出來的重要性水平對審計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有較強的指導性,一般將這三者作為重要性判斷的基準。由于上市公司風險較高,依據相關指標計算重要性水平時應遵循謹慎性原則,適當從嚴確定。
其二,幾個特殊行業(yè)的考慮(見表4)。
對于一些特殊行業(yè),我們在確定其重要性水平計算基準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考慮其他一些指標。大多數商品流通業(yè)的公司,資產總額較小但營業(yè)收入很大,而且審計的重點是利潤表,因此不宜用資產總額為基準從而確定過低的重要性水平。對于房地產公司來說,其生產經營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稅前利潤不能較好的體現其經營狀況,因此不宜用稅前利潤來確定重要性水平。對于軟件開發(fā)公司而言,其生產經營亦具有較強的周期性,一般資產規(guī)模較小,研發(fā)周期較長且費用支出較大,因此資產總額和稅前利潤(凈利潤)不能客觀及時的體現其經營狀況,不宜將其作為確定重要性水平的基準。對于酒店行業(yè),大多資產總額及營業(yè)收入較大,而稅前利潤偏低,因此不宜采用稅前利潤來確定重要性水平。對于金融行業(yè),一般資產總額較大,資產負債率較高(其中銀行類基本在90%以上;證券公司70%左右)而總資產周轉率低(其中銀行類基本在3%左右;證券公司10%左右),因此不宜采用資產總額、營業(yè)收入等來確定重要性水平。